禹庙,祭祀夏王大禹的庙宇。在绍兴市东南6公里、禹陵右侧——
禹庙午门前有岣嵝碑。亦称禹王碑,大禹功德碑。相传此碑为颂扬夏禹遗迹。原刻于湖南省境内南岳衡山岣嵝峰,故称“岣嵝碑”,原迹曾消失千年。2007年7月上旬重新被发现,现已成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对象。关于岣嵝碑的记载,最早见于东汉罗含的《湘中记》、赵晔的《吴赵春秋》;其后,郦道元《水经注》、徐灵期《南岳记》、王象之《舆地记胜》均有记述。碑高3.9米,刻77字,内容为歌颂大禹治水之功,字体奇古,碑文传为夏禹治水时所刻,应是谬传——
史籍记载,夏启和少康都曾建立禹庙,但已难考。今庙始建于梁大同十一年,历代屡建屡毁。现存大殿建筑系1934年重建,其他部分大都清代重建,保留了明代建筑规模和清代建筑风格。中轴线上有午门、祭厅、正殿3进,顺山势逐步升高,殿前铺设石阶。正殿5间,高24米,1953年重建,钢筋混凝土结构,仿清代木构建筑形式,重檐歇山顶,气势雄伟。内有大禹立像,高2.8米,雍容大度,光彩照人——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