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语溪子原创图文博客

常思念故乡那条河,语溪呀,我是你的儿子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童心未泯,忠厚不愚,上网写博,自得其乐! 这是本人的原创图文博客。引用、转载者请注明出处,谢谢!

曝书亭情思  

2011-03-06 09:16:20|  分类: 嘉禾风情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 

      曝书亭闻名已久,不过一向总是错过一见之缘。今日才得以一遂心愿,匆匆作走马之游。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     曝书亭,位于嘉兴郊区王店镇广平路南端,占地6500平方米,是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的故居。

  曝书亭原是园内的一座建筑物,因朱彝尊著作《曝书亭集》称名于世,后人遂以曝书亭作为园林名。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      据资料,此园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年),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,期间多次遭兵燹火毁,共经历过11次修葺,现在保存的园林格局由清嘉庆元年(1796年)浙江学政阮元主持重修。有曝书亭、水轩、荷池、曲桥、娱老轩、潜采堂、六峰亭等景观,其中曝书亭最负盛名,领诸景之冠,提挈全园。轩、舫、堂环荷池而筑,粉壁砖地,素洁幽雅。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       朱彝尊(1629—1709),字锡鬯,号竹垞,又号醧舫、金风亭长,晚称小长庐钓鱼师,秀水(今嘉兴)人。明亡后,移居梅会里(今嘉兴市王店镇)。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        其曾祖朱国祚为明代状元,官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。朱彝尊出生时,家道中落,遇有灾荒就难以继餐。但他自幼好学,即使无以举炊也书声琅琅。青年时肆力古学,精研诗文,文名早著。清顺治二年(1645),清兵南下,时朱彝尊年17岁,随岳父避兵嘉善县夏墓荡等地。七年在嘉兴参加“十郡大社”,与吴伟业、尤侗相识。顺治末年,朱彝尊参与魏耕等人的反清活动,险被牵累。28岁之后,出游他乡,南逾广州,西出太原,北至京津,足迹遍及半个中国。漫游期间,与顾炎武、屈大均、王士祯等人交往甚密,各有诗书赠答。在此后10余年中,朱彝尊学问和创作更加精进,重名见称于海内。康熙十三年(1674),在北京拜访著名词人纳兰性德,之后留居潞河(今北京郊区通县),岁暮思乡,作《鸳鸯湖棹歌》100首,描写了嘉兴风土人情,被后人称作一部有韵的地方志。十七年编《词综》,“独标正始,别择甚严”,奠定了作为清初词坛的领袖地位,成为浙西词派的开创者。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       熙十八年,以布衣举博学鸿词科,授翰林院检讨,参加《明史》编纂。他向总裁写了7封信,对体例、凡例提出一系列见解,都被采纳。二十年充日讲起居注官。同年秋充江南乡试副考官。二十二年入直南书房,因辑《瀛洲道古录》私带抄胥入内廷抄资料被劾,降一级,到二十九年才复原官。三十一年罢官,携眷回嘉兴。三十五年在王店筑曝书亭,藏书8万卷,专事学问著述,造诣宏深,成一代大家。康熙四十四年,康熙南巡,朱彝尊呈《经义考》。康熙特赐朱彝尊“研经博物”匾额。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      朱彝尊《鸳鸯湖棹歌》一出,和诗、补诗、续和的延绵不绝,古代有谭吉璁、陆以诚、张燕昌等名家,当代又有诗人庄一拂、诗人兼印人沈茹菘、词人兼画家吴藕汀等人的和诗,有确切数量的14家,计1374首。棹歌一唱三百年,别具一格的诗体,被称为“棹歌体”。这在嘉兴,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。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        朱彝尊一生富藏书,当日潜采堂内藏书八万卷。他不仅学问渊博、出经入史、诗词绝伦、文章精妙,他还写有一手好字。《节临曹景完碑》,隶体清秀,俊美飘逸,令人叹服。志书上又说他“亦能绘事,画山水烟云苍润,得书卷气。”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 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 

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    曝书亭情思 - 语溪子 - 语溪子的博客

       我们坐在舫边荷花池前的条石上。当年主人就在舫内看书会客聊天喝茶,闲着的时候便漫步在小石板路上,走到青枝绿叶间,也或者到曲桥上垂钓。朱彝尊晚年回到家乡写诗著书,在曝书亭的日子,应该是他一生中度过的最悠闲的时光吧。

       漫步在曝书亭,早春的阳光透过林间的枝叶暖暖地照在身上,和我们的脚步一样地随意而闲适。如今的潜采堂空空荡荡的,再也见不到昔日藏书的踪影,令人唯有怀旧而已!一代才子精魂已杳,他的风采却永远地留下了。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25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