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在2009年岁末,博客已平安归来,兹以《故乡记忆》小文除旧迎新!
故乡记忆——
“几处天边见新月,经过草市忆西施。娟娟水宿初三夜,曾伴愁娥到语儿。”
网上有一位老乡有这样一段话说这首诗: 这是一个令人有些惆怅的新月之夜,唐朝诗人徐凝,来到运河边这个被称作语儿的江南小镇,这里的一草一木,这里残留的古城,这立于河边那座寂寞的语儿亭,让他自然地想起越国美人西施,他一定能深深体会这个为国献身的女子内心深处的无限愁绪,才能随意吟出这样的诗句来,而这随意的一吟咏,竟也流传了一千多年。
诗中的“语儿”,便是今天的崇福。春秋战国到汉以前称“御儿”,西汉以后称“语儿”,后称崇德,满清时一度称石门,辛亥革命后恢复崇德之名。如今那人、那亭、那吴越争战的壮丽,早已烟消云散,但那故事依然活着,鲜活得如同刚刚发生一般,两千多年的时光也只是瞬间。
崇福,即我离别时的崇德,就是我的故乡。离开那里已经五十多年,留在记忆中的只能是片断了。
但许多标志性的风物是抹不去的。退休了,这几年有空回去过几次,就先从崇德这座古城说起吧——
崇德,这座千年的古城,从1958年11月崇德县并入桐乡县起,已不再是县治所在地,而是桐乡县的一个镇了,名字就改成了崇福镇。“一林梅树一渠荷,文笔峰前秀气多。竞卜蟾宫登蕊榜,桂山攀剩老枝柯。”是描写崇德孔庙的一首清代《语溪棹歌》,如今风貌依旧的孔庙和文壁巽塔尚在,雄伟古朴的崇福寺金刚殿仍然肃静地坐落在街市中心,语溪(南沙渚塘)北侧横跨于古运河上秀丽古朴的单孔石拱桥——司南高桥,今日依旧是镇人的交通要道,这些古迹是崇福的标志性建筑。
迢迢运河水,攸攸故乡情。记忆故乡,运河是不会忘记的。大运河畔的这座古城,如今依然十分繁忙——
小桥流水,河畔人家——
兴旺的小茶馆、简陋的理发店,是小镇特色之一——
附近的乡间土地肥沃,物产丰富。广大农民勤劳俭朴,历来以种田养蚕制丝为生——
吕留良、丰子恺、沈雁冰(茅盾)名人辈出——
这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地方,甜蜜而又幸福——
评论